名德光电分选机在山西与内蒙古煤系高岭土尾矿的落地实践
发布时间:2025-08-12 来源:名德光电 浏览次数:49次

一、背景:煤系高岭土资源浪费现状与挑战

我国煤系高岭土资源储量丰富,主要分布在山西、内蒙古、陕西等煤炭主产区。据统计,仅山西和内蒙古两地的高岭土潜在储量就超过10亿吨,但由于长期与煤矸石混杂堆积,传统分选技术难以高效回收,导致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40%,每年产生的尾矿中高岭土浪费量高达数百万吨。

行业痛点分析

1. 传统分选方式效率低下:人工拣选和重力分选对1-15cm粒径范围的尾矿分选效果差,高岭土回收率低。

2. 环保压力加剧:尾矿堆积不仅占用土地,还可能因风化扬尘和淋滤污染周边环境。

3. 市场需求增长:高岭土在陶瓷、造纸、涂料等行业需求旺盛,但低品位尾矿难以直接利用,供需矛盾突出。

IMG_256

二、技术突破:AI智能分选机如何改变行业格局

名德光电研发的人工智能分选机,采用高光谱成像+深度学习算法,结合高速气喷分选技术,实现了对煤矸石尾矿中高岭土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回收。

技术核心优势

1. 智能识别,精准分选

通过多光谱传感器采集物料表面成分数据,AI模型实时分析高岭土与矸石的光谱差异,分选精度达95%以上。

适应复杂矿况,即使高岭土与煤矸石颜色相近,仍能准确区分。

2. 全粒径适配,高效回收

设备针对不同粒度(1-5cm、3-8cm、8-15cm)设计模块化分选系统,确保各粒径段的高岭土均能被有效回收。

单台设备处理能力达50-120吨/小时,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

  1. 低能耗,高经济性

采用智能分选+气动喷吹技术,能耗较传统磁选或浮选降低30%,运行成本大幅减少。

IMG_256

三、落地案例:山西与内蒙古的实践成果

案例1:山西某煤矿尾矿资源化项目

项目背景:

该矿年产煤矸石尾矿约50万吨,其中高岭土含量约20%-30%,但传统方式仅能回收10万吨左右,剩余高岭土随尾矿废弃。

技术应用:

引入名德光电AI分选机,针对3-8cm和8-15cm粒径尾矿进行分选。

运行效果:

高岭土回收率从40%提升至85%,年增回收高岭土8万吨,按市场价300元/吨计算,年增收2400万元。

尾矿排放量减少50%,节省尾矿库建设与环保治理费用500万元/年。

案例2:内蒙古某高岭土尾矿再选工程

项目背景:

该矿区历史堆存尾矿超200万吨,高岭土品位较低(15%-25%),长期被视为废料。

技术应用:

采用名德光电分选机对1-5cm细粒级尾矿进行分选,结合8-15cm粗粒级分选,实现全粒度覆盖。

运行效果:

高岭土综合回收率达80%,年处理尾矿30万吨,回收高岭土6万吨,创造经济效益1800万元/年。

减少历史尾矿堆存压力,助力矿区生态修复。

四、行业价值与未来展望

1. 经济效益显著

通过AI分选,低品位尾矿变废为宝,单条分选线年收益可达2000-3000万元,投资回收期0.5-1.5年。

减少尾矿处理成本,降低企业环保合规压力。

2. 环保与社会效益

推动“无废矿山”建设,减少固废排放,符合国家绿色矿业发展要求。

提升资源利用率,缓解高岭土市场供应紧张问题。

3. 推广前景广阔

该技术目前已拓展至滑石、萤石、水镁石、金矿、硅石等矿的分选,未来市场潜力巨大。

随着AI算法的持续优化,分选精度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,预计未来3-5年,煤系高岭土回收率有望突破90%。

  1. 结语

名德光电人工智能分选技术在山西、内蒙古的落地应用,不仅解决了煤系高岭土尾矿回收难题,更推动了矿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在“双碳”目标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政策驱动下,AI分选技术将成为矿山企业降本增效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器。未来,随着技术进一步普及,我国煤系高岭土资源利用率将迈向新高度,真正实现“吃干榨净”的循环经济模式。

首页 产品中心 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